定投指数是一件正确的事,长期定投肯定不会亏钱。但是赚多赚少之间却有很大差别,有可能盆满钵满,也有可能一路白玩,其中关键是不但要克服贪婪,还要有一个有效的止盈策略

我的止盈策略

我的定投指数基金止盈策略是年化收益率达到15%就锁定收益。

我的结果

我分别定投的几支基金:上证50、创业板、沪深300、中证500,多年定投下来的结果如下。

上证50:

2021年2月份,年化收益26.24%的时候
赎回本金,留下收益,继续定投,留下来的部分是为了避免踏空未来出现长牛的行情。

之后便是一路下跌,到目前(2025年6月)为止总收益率-14.09%,年化收益率-3.23%,相当于之前赚的收益又被吃回去了一部分。

4年多的时间一直在坑里,假设现在要达到年化15%,需要指数提高75%,75%是这样算的,75% = 4 * 15% + 14.09%
因为已经过去了4年,假设年化15%,就是4 * 15%,在这基础上还要填平这4年的坑亏损的14.09%,所以还要加上这14.09%。
如果希望1年后达成年化15%的目标,就需要现在的指数在1年后上涨 75% + 15% (90%),n年后达成就意味着指数在年后上涨 75% + n * 15%

后面需要有多大的行情才能达成这个公式?我不敢有这样的奢求,如果再以年化15%做为目标,估计这辈子都在坑里了。

创业板

创业板在20年2月做了一次清仓,2月26年化收益最高达到20.6%,3天后就跌到年化14.49%。

当时也怕踏空后市的长牛行情,但还是在纠结中赎回了。

之后重新定投,现在(2025年6月)的总收益-3.08%,年化收益-0.58%,创业板指数这三年一直趴在坑里。

虽然赎回时年化收益14.49%的成绩没达成年化15%的目标,但站在现在往回看当时的决定算是成功地战胜了贪婪,抓住了收益的尾巴。

沪深300

沪深300从来没有赎回,从2017年6月定投到现在(2025年6月)已经8年,经历过2021年2月最高收益率62.08%,年化17.07%,当时怕踏空后市出现的长牛行情,贪婪作祟没有赎回。

到目前(2025年6月)总是收益率16%,年化2.07%

不看过程,只看结果,历经了8年,沪深300定投的年化收益率是2%,这算是结结实实地坐了一趟8年的过山车。8年什么概念?抗战都结束了,我的投资才刚出坑。
高点没有止盈的原因是指望着后市还会涨,这就是贪婪,结果是被市场实实在在地给了一巴掌。

中证500

中证500与沪深300类似,定投8年从来没有赎回过,曾经2021年9月最高时总收益58.08%,年化14%,当时没有达成年化15%,希望继续上涨就没有赎回,后面一路下跌,开启了熊市。

到目前(2025年6月)为止,总收益率18.87%,年化2.37%。

复盘

上证50:拿回了本金,被熊市吃回去一部分收益,整体策略不算错,留一部分仓位的目的是进可攻、退可守,被吃回的收益就是这个保守策略应该承担的成本。因为未来谁也说不准,如果出现了长牛行情呢?结果将会有更多的收益。

创业板:最成功的定投,收回了全部收益,几乎达成了目标,没有达到收益最大的年化20%,但并不遗憾,因为很少有人能卖在最高点,即使有人站出来说他可以,多半也是蒙的。创业板的成功操作主要是克服了贪婪,不管后面涨不涨都和我没关系,我只要自己的那份收益。

沪深300、中证500:这两个可谓是难兄难弟了,都是定投了8年,期间没有赎回,年化收益2%,股票指数基金的收益跑不过债券基金的收益。期间收益率出现过高点,甚至都已经超过年化15%的目标了,但是贪婪让我幻想着收获更多,没有赎回,结果后面一路熊市坐了把过山车。

经验教训

沪深300、中证500坐了8年的过山车,一方面是贪婪的心理,期望后市还会涨,另外一方面是死守年化15%的止盈目标不放。所以要克服贪婪、及时止盈。

1)克服贪婪

达成目标果断锁定收益,落袋为安,只赚自己认知以内的钱,不要幻想一直涨下去,牛市最后的行情不属于我,吃鱼只吃鱼中段,因为这里最安全。

2)止盈才算收益

买入并持有策略在定投指数上面并不适用,尤其是这个10年都在3000点徘徊的市场,10年不动等于一分没挣。如果遇到20年后指数一样呢?30年呢?人生有几个20年、30年?定投指数需要及时止盈。

调整策略

从两方面调整止盈策略,设定合理的收益预期、修正止盈时机:

年化收益目标:**10%**,降低预期,由于浪费这么多年的时间成本,年化10%是可以接受的。

止盈时机:

  1. 指数市盈率分位数在高估区域市场周期已经到了最后阶段,无论是否达到年化10%的目标都要清仓止盈。
  2. 指数市盈率分位数低估区域、中等区域市场周期在第一、第二阶段,如果**达成了年化10%**,果断清仓止盈。